针对不同对手调整小李阵容的核心在于理解角色定位与战术协同。小李作为高爆发输出核心,需搭配坦克、辅助和控制角色形成攻守平衡的体系。面对高输出对手时,优先配置双坦克(如铁布衫、金钟罩)吸收伤害,确保小李生存;对抗控制型阵容时,需加入解控角色(如林诗音)或高速先手控场角色(如陆小凤)抢占先机。装备选择上,小李应强化暴击与攻击属性,坦克侧重防御与生命值,辅助则需提升治疗效果或增益效果覆盖率。
面对持久战对手时,需调整阵容的续航能力。在小李+双坦克基础上,增加治疗型辅助(如白衣仙子)和持续输出角色(如叶孤城)。治疗角色技能等级需优先提升,确保团队血量健康;叶孤城等副输出角色可弥补小李技能真空期的伤害缺口。装备需侧重吸血、回怒属性,通过消耗战逐步压制对手。若敌方阵容以群体伤害为主,需将坦克站位分散,避免被AOE技能集中消耗,同时利用控制角色打断敌方关键技能释放节奏。
对抗闪避流或高机动阵容时,小李需搭配命中加成装备和必中技能角色(如阿飞)。阿飞的被动技能可提升全队命中率,且其合璧技能与小李形成联动爆发。阵容中需保留1-2名控制角色(原一点红)限制敌方位移,坦克选择带嘲讽技能者(如燕十三)强制敌方攻击固定目标。此类对局中需精确计算技能释放顺序,优先击杀敌方治疗或核心输出,避免陷入拉锯战。
针对土豪玩家的高练度阵容,可采用反打配置。根据敌方核心角色特性选择克制单位,例如用高爆发组合(小李+傅红雪)速杀脆皮输出,或用反伤坦克(如雁南飞)对抗单体爆发。需注意观察敌方装备特效和心法加成,及时调整己方站位和技能优先级。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集中培养小李与1-2名关键辅助比平均发展更有效。
通过论剑和血战反复测试阵容强度,记录不同对手的布阵规律。定期更新角色培养方案,例如将新获得的红将(如剑圣)融入体系替代弱势单位。游戏版本更新后需重新评估缘分加成和技能机制,保持阵容竞争力。